GB 17741-2025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分级和工作内容、区域与近场区地震活动性与地震
构造评价、场址附近范围断层活动性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确定
性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工作规则与技术指标,以及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程的选址论证、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等工作中涉及的工程场地地
震安全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7740
地震震级的规定
GB/T18207(所有部分) 防震减灾术语
GB1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T36072 活动断层探测
GB/T50011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GB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0269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JGJ83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17740、GB/T18207(所有部分)、GB18306、GB/T3607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3.1
超越概率 exceedanceprobability
工程场地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阈值的地震烈度值或地震动参数值的可能性大小。
3.2
断层源 faultsource
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断层面上表征断层未来发生地震的震源及其破裂面可能分布的区域。
3.3
地震带 seismicbelt
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
3.4
地震动参数 groundmotionparameter
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
注:物理参数包括加速度、速度、位移峰值与反应谱,以及持续时间等。
3.5
地震动预测方程 groundmotionpredictionequation
地震动参数与表征地震震源、地震波传播路径、场地条件等因素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6
地震构造 seismotectonics
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
[来源:GB/T18207.1—2008,3.4,有修改]
3.7
地震构造区 seismotectonicprovince
具有同样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的区域。
[来源:GB/T18207.2—2005,3.3.4,有修改]
3.8
地震区 seismicregion
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环境均相类似的区域。
3.9
地震统计区 seismicitystatisticalzone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用于建立地震活动性统计模型并确定模型参数的区域。
注:地震活动性统计模型指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震级概率分布、复发时间间隔概率分布、地震空间发生概率分
布等模型。
3.10
地震危险性分析seismichazardanalysis
用确定性或概率分析计算方法,给出某一场地未来不同风险情况的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值。
注:不同风险,在概率方法中指不同超越概率水平,在确定性方法中指不同预测震源分别在场地产生的最大影响。
[来源:GB/T18207.1—2008,5.17,有修改]
3.11
发震构造 seismogenicstructure
曾发生或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
3.12
古地震
paleo-earthquake
没有文字记载、采用地质学方法发现的地震事件。
3.13
活动构造 activestructure
晚更新世(或距今120000a)以来有过活动的地质构造。
注: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活动隆起等。
[来源:GB/T18207.2—2005,3.3.1,有修改]
3.14
弥散地震
diffuseearthquake
与已确认的发震构造无关的地震活动。
3.15
能动断层 capablefault
可能引起地表或近地表明显错动的断层。
3.16
潜在震源区
potentialseismicsourcezone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表征未来发生地震的震源可能分布的地区
3.17
最大潜在地震 maximumpotentialearthquake
预测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
3.18
震级空间分布函数 spatialdistributionfunctionofmagnitude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表征地震统计区内特定震级档地震发生可能性随潜在震源区变化的函数。
3.19
震级上限 upperlimitmagnitude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表征潜在震源地震发生能力极限的震级值。
4 工作等级与工作内容
4.1 工作等级确定
4.1.1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等级,应根据工程中各类重要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工程活动断
层防御目标确定。
4.1.2 以场地极罕遇地震动参数(重现期10000a或年超越概率1×10
-4
)确定、能动断层鉴定为主要
工作目标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应确定为Ⅰ级工作。
4.1.3 以场地多概率水准地震动参数确定、断层活动性相关场址条件评价为主要工作目标的工程场地
地震安全性评价,应确定为Ⅱ级工作。
依据断层活动性相关的场址条件评价目标差异,Ⅱ级工作划分为Ⅱ
1
类工作和Ⅱ
2
类工作:
———Ⅱ
1
类工作,需在场址附近范围内开展满足不小于1∶50000调查精度要求的断层活动性评价
工作;
———Ⅱ
2
类工作,其他Ⅱ级工作。
4.1.4 以线状工程沿线场地地震动参数区划、活动断层断错影响评价为工作目标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
性评价,应确定为Ⅲ级工作。
注:线状工程是指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大型输水工程等大尺度长线
展布的重大工程,不包含工程中的桥梁、跨越结构、关键设施等符合开展Ⅱ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项工程。
4.2 工作内容确定
4.2.1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包含场址地震危险性评价、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
价,应根据工作等级确定工作内容。
4.2.2 Ⅰ级工作应包含下列工作内容:
a)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b)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c) 场址附近范围能动断层鉴定;
d) 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e) 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
f) 地震危险性确定性分析;
g)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h)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i)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4.2.3 Ⅱ级Ⅱ
1
类工作应包含下列工作内容:
a)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b)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c) 场址附近范围断层活动性鉴定;
d) 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e) 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
f)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g)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h)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4.2.4 Ⅱ级Ⅱ
2
类工作应包含以下工作内容:
a)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b)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c) 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d) 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
e)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f)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g)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4.2.5 Ⅲ级工作应包含以下工作内容:
a)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b)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c) 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
d)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e) Ⅱ类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f) 场地断层错动评价。
4.3 评价工作的其他要求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体、程序、组织实施评价的方式等按有关规定。
注:有关规定指《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5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5.1 区域范围和图件比例尺
5.1.1 区域范围取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范围,应不小于工程场地外延150km。
5.1.2 区域图件比例尺确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a) Ⅰ级工作,区域地质构造图、区域新构造图、区域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区域中小地震震中分
布图、区域地震构造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00;
b) Ⅱ
1
类工作,区域地质构造图、区域新构造图、区域地震构造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00;
c) Ⅱ
2
类工作,区域地震构造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00;
d) Ⅲ级工作,区域地震构造图比例尺不小于1∶2500000。
5.1.3 所有区域性图件应标明场址位置。
5.2 区域地震活动性
5.2.1 搜集地震资料和编制地震目录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根据正式公布的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搜集地震信息;
b) 编录区域内包括历史记载地震在内的震级大于或等于4.7(或4
下载地址
①欢迎分享本站未收录或质量优于本站的标准,期待您的分享,审核通过有积分哦。
②无法弹出下载页面,请检查浏览器是否禁止弹出页面,或更换浏览器进行重试;也可使用右键打开文件连接试试!!
③免费资源下载弹出页面下载失败可稍等刷新重试,提示文件已删除请联系网站解决!!
④标准出现数据错误或其它问题请点击上方「错误报告」通知站长,感谢您的反馈!
⑤本站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⑥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但在其他网站可以找到希望增加资料的【请在下面留言】。
相关阅读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