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1348-2023 光伏发电站电势诱导 光伏发电站电势诱导衰减治理技术规范
光伏发电站电势诱导衰减治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光伏发电站电势诱导衰减治理的总体要求以及检测、修复、效果验证和预防措施等技
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晶硅组件的光伏发电站,其他组件类型的光伏发电站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6567光伏组 件检修规程
NB/T 11080光伏组件电致发光 (EL)检测技术规范
NB/T 11081光伏组件红外热成像 (TIS) 检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 3656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势诱导衰减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 PID
电池组件的封装材料和其上、下表面的材料以及电池片在与其接地金属边框之间的高电压作用下出
现离子迁移,而造成的组件性能衰减的现象。
[来源: GB/T 36567- -2018, 3.6, 有修改]
4总体要求
4.1光伏发 电站组件宜结合当地的温度与湿度环境、运行检修工况、组件家族性缺陷、系统效率异常等
情况,通过电流电压(IV)检测、电致发光(EL) 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等方法,综合判定光伏组件是
否存在PID现象。
4.2光伏发电站发生 PID现象时,应通过暴晒、反向偏压等手段对光伏组件进行修复。
4.3光伏发电站采取PID修复措施后,应对光伏组件治理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4.4光伏发 电站完成PID治理后,应采取措施抑制PID现象再次发生。
5检测
5检测
5.1检测设备
5.1.1 IV 检测仪
IV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电压、 电流测试准确度为士0.2%;
b)具备环境温度检测、电池板温度检测、太阳辐照度检测等环境监测功能;
c) 具备测量I-V曲线、P-V曲线、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峰值功率、峰值功率点电压、峰值功
率点电流、填充因子、转换效率等参数的功能:
1) 具备标准测试条件(STC) 修正的功能。
5.1.2 EL 检测仪
EL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具备同步检测 0 W~700 W光伏组件EL特性的功能:
b)具有 高精度切换高低电流测试、隐裂/衰减- -键 切换测试的功能;
c) 具备自动对焦、自动识别条码、图像传输、存储等功能:
d)满足无须外部电源供电、 移动检测的能力。
5.1.3红外热成像仪
红外热成像仪应满足下列要求:
a)红外探测 器空间分辨率不应小于2.0 mrad;
b)红外探测器热图像分辨率不应低于 320x 240 (76 800像素);
c) 测量范圈为-20 C~35 C;
d)测量精度为土2 C:
e) 测量灵敏度不应低于0.15 C。
5.2检测步骤
5.2.1 IV检测
IV检测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a)采用清水对光伏组 件进行清洗:
b)测试应选择 在晴天少云且辐照度大于或等于700 Wm2的条件下进行:
c)对被测光伏组件进行断电:
d)将被测组件性能参数输入设备, 性能参数应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运行电压、运行电流、
额定功率、电压温度系数、电流温度系数和功率温度系数;
e) 将组件温度传感器粘贴在组件背板居中位置,将晶硅参考片与被测组件安装在同一-水平面,接
入IV检测仪;
D将测试的光伏组件接入IV检测仪:
g)对组件的输出功率进行测试并记录,每个组件测试2组~3组,计算输出功率平均值。
5.2.2 EL 检测
对被测组件开展EL检测,检测方法应满足NB/T 11080的要求。
5.2.3红外热成像检测
对被测组件开展红外热成像检测,检测方法应满足NB/T 11081的要求。
5.3 判定方法
针对测试功率明显降低的组件,结合检测的EL图像和红外热成像结果综合判定是否存在PID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