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气: 来源: 2020-07-13 评论:发表评论
(4)注浆压力和控制要求
4.1注浆应满足设计需要的压力和持续时间要求。桩侧注浆压力为2~2.5MPa,桩底注浆压力为2~4MPa,持荷时间:压力达到设计值后持荷时间不应小于5min。
4.2 为减少管路系统对注浆压力的损失,注浆泵与注浆孔口距离不宜大于30m,并确保注浆过程中注浆管路不发生弯折。
4.3规范要求主将流量一般应控制在75L/min,为保证注浆效果,要求注浆泵最高额定压力应大于10MPa,流量大于5m3/h。
4.4 注浆量(水泥用量)设计
即对于对于桩径1.5m的桩:桩侧注浆水泥用量为1.5t/道;桩底注浆水泥用量3.5t/道;注浆水泥总用量为两道测注浆阀时单根桩6.5t,三道测注浆阀时为8t。
对于桩径1.0m的桩:注浆水泥总用量为两道测注浆阀时单根桩2.9t,三道测注浆阀时为3.5t,首桩注浆量需乘以1.2的系数。
⑸ 压浆过程采用“双控”的方法进行控制,压浆终止条件,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终止压浆:
①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
②对每一道注浆来说,注浆量达到设计值,但注浆压力没有达到设计值。此时改为间歇注浆,再注设计值的30%水泥浆为止;
③对每一道注浆来说,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并在持荷5min后,注浆量少于设计值,此时保证注浆量不低于设计值的80%即可。
⑹ 压浆作业过程记录应完整,并经常对后压浆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继续压浆。
桩基后压浆必须确保灌浆压力值及灌浆量达到设计要求。
3.3注意事项
⑴ 后压浆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后压浆的各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⑵ 压浆作业工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爆管,甩管,防漏电等安全措施。
⑶ 前台观测人员与后台开泵人员分工明确,并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处理灌浆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⑷ 压浆泵压力表应定期检定。
⑸ 水泥浆液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掺加外加剂
⑹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粉尘污染环境。
(7) 声测前对声测管进行清水清洗。
四、特殊情况处理与预防措施
4.1钻进中坍孔
⑴ 现象
在钻孔过程中,如果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就显示已经坍孔。
⑵ 危害
使钻孔无法正常进行。易造成掉钻、埋钻事故。
⑶ 原因分析
①泥浆比重不够或其他泥浆性能指标如粘度、胶体率等不符合要求,在孔壁不能形成坚实泥皮;或不能随地质条件变化,调整泥浆比重,造成孔壁不稳。
②由于清孔而未及时补充泥浆或孔内出现承压水。或钻孔通过砂砾等强透水层或孔壁遇到流砂层而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低于孔外时,压向孔壁的水压力减小,造成坍孔。
③护筒埋置太浅,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变软,孔口坍塌造成护筒漏水,形成坍孔。
⑷ 预防措施
①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孔时,应选用较大比重,粘度较高的泥浆,并放慢进尺速度。
②根据不同的地质,调整泥浆比重,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稠度,确保空内外水位差,维持孔壁稳定。
⑸ 防治措施:
①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重新埋设护筒再钻,坍孔部位不深时,可用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周围土夯实填密实,重新钻孔。
②发生孔内坍塌时,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2m。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淀密实后再行钻进。
4.2清孔后孔底沉淀超厚
⑴ 现象
采用喷射清孔法;或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⑵ 危害
清孔的目的是抽、换孔内泥浆,降低孔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喷射法及加深孔底均未能达到清孔目的,不仅使桩尖承载力降低,且易引起桩身混凝土产生夹泥或有夹层,甚至发生断桩。
⑶ 原因分析
①喷射清孔时,射水(或射风)的压力过大易引起坍孔,压力过小,又不能有效翻动孔底沉淀物。
②加深孔底不能降低孔内水中泥浆的相对密度。同时,加深孔底增加的承载力不能补偿未清孔造成的承载力损失。
⑷ 治理方法
①清孔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土层情况选定适应方法,应达到降低泥浆相对密度、清除钻渣、清除沉淀层或尽量减少其厚度的目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