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气: 来源: 2020-07-13 评论:发表评论
②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都会演变为桩身严重夹泥、混凝土桩身中断的严重事故。
③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而继续灌入的混凝土顶层与泥浆相混;或导管进水,一般性灌注混凝土中坍孔,均会在两层混凝土中产生部分夹有泥浆渣土的截面。
⑷ 预防措施
①混凝土坍落度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控制,尽量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如用初凝慢的水泥、加缓凝剂,用卵石、加大砂率、控制石料最大粒径等)
②灌注混凝土前,检查导管、混凝土罐车、搅拌机等设备是否正常,并有备用的设备、导管,确保混凝土能连续灌注。
③实现选择好商品砼供应路线和备用路线,通过电台、对讲机统一调度,发现道路拥堵及时变更路线,保证商品砼供应及时、迅速。
④在选择商品砼供应站的时候,尽量选择距离工地现场近的,并确定备用商品砼供应站,以备应急。
⑤随灌混凝土、随提升导管,做到连灌、勤测、勤拔管,随时掌握导管埋入深度,避免导管埋入过深或过浅。
⑥采取措施,避免导管卡、挂钢筋笼;避免出现堵导管、埋导管、灌注中坍孔、导管进水等质量通病的发生。
⑸ 治理方法
①断桩或夹泥发生在桩顶部时,可将其剔除。然后接长护筒,并将护筒压至灌注好的混凝土面以下。抽水、除渣,进行接桩处理。
②用地质钻机钻芯取样,证明有蜂窝、松散、裹浆等情况(取芯率小于40%时)、桩身混凝土有局部混凝土松散或夹泥、局部断桩时,应采用压浆补强法处理。
③对于严重夹泥、断桩情况,要与设计单位协商,出具处理方案后处理。
4.8注浆常见问题及处理
⑴ 正常注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况:
1)压力逐渐上升,但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压力,这可能是浆液在粘土中形成脉状劈裂渗透,或浆液浓度低、胶凝时间长、或部分浆液溢出。
2)压浆开始后压力不上升,甚至离开初始压力值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使浆液外溢。
3)压力上升后突然下降,这可能是浆液从注浆管周围溢走,或注速过大,扰动土层,或遇到空隙薄弱部位。
4)压力上升很快,而速度上不去,表明土层密实或凝胶时间过短。
5)压力有规律上升,即使达到容许压力,压浆速度也很正常(变化不大),这表明压浆是成功的。
6)压力上升后又下降,而后再度上升,并达到预定的要求值,可以认为是第3)种情况的空隙部位已被浆液填满,这种情况也是成功的。
五、质量控制
桩基是一种深入地下的隐蔽工程,其质量不能直接进行外观检查,在施工全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灌注桩质量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桩基质量控制点包括桩位、桩径、桩斜、桩长、桩底沉渣厚度、桩顶浮渣厚度、桩的结构、混凝土强度和匀质性、钢筋笼等内容。
5. 1桩位控制
施工现场泥泞较多,桩位定好后,无法长期保存,护筒埋设以后尚需校对。为确保桩位质量,可采取精密测量方法,即用全站仪定位,护筒埋设完,再次进行复测。采用焊制的坐标架校正护筒中心同桩位中心,保持一致。
对相邻已施工的桩的桩身倾斜情况必须事先掌握;当已完成的灌注桩存在桩身倾斜的情况时,特别是两侧桩都已浇筑完成的情况,应由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确定未施工桩的开孔位置,以保证此桩施工不破坏两侧桩体。
5.2桩斜控制
埋设护筒采用护筒内径上下两端十字交叉法定心,通过两中心点,能确保护筒垂直。
钻进中及时测定孔斜,保证孔斜率小于1%。发现孔斜过大,立即采取纠斜措施。
5.3桩径控制
根据地层情况合理选择钻头直径,对桩径控制有重要作用。孔径可比钻头直径大5~10cm。在砂层、砾石等松散地层,为防止坍塌掉块而造成超径现象,应合理使用泥浆。
5.4桩长控制
施工中对护筒口高程与各项设计高程都要搞清楚,正确进行换算。土层中钻进,锥形钻头的起始点要准确无误,根据不同土质情况进行调整。机具长度丈量要准确。并考虑负重后的伸长值,发现错误应及时更正。
5.5桩底沉渣控制
土层、砂层或砾石层钻进,一般用泥浆换浆方法清孔。合理选择泥浆性能指标,换浆时,返出钻孔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10,才能保持孔底清洁无沉渣。孔底淤积厚度,严格按清孔标准规定执行,防止沉渣过多而影响桩长和灌注混凝土质量。
继续阅读: